2024-05-09 星期四

首页 · 人物

县域新闻 手机官网
临沂市长张务锋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2014-08-16 11:47:36

 

    去年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率先以市为单位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三年倍增计划”,整合各方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推出一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全面打响了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新孟良崮战役”。经过近两年努力,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呈现出多点支撑、重点突破、质效同增的良好局面。

    省委姜异康书记、省政府姜大明省长先后三次分别对我市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作出重要批示。今年7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张少军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大会上第一个作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临沂以市为单位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对此,省新闻媒体高度关注。近期,遵照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指示,省政府研究室会同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网、齐鲁网等多家省新闻媒体,对部分市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专题访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务锋应邀从“三级定位整体打造主导产业、对标赶超培强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实施重点项目、放大优势培植四大增长点、重点突破做强镇域支撑县域、三年倍增阶段成效初显”六个方面,畅谈了临沂市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实践与体会。

    访谈实录全文

    媒体主持人:“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省领导在一份关于临沂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批示中提出的。您作为临沂的市长,对此战略的理解一定更为深刻。请谈一谈您的认识。

    张务锋:大家知道,山东省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去年以来,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先后三次分别对临沂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作出重要批示,全市上下深受鼓舞和激励。去年11月,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批示中,作出一个重要论断:“山东正进入以市为单位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这件事抓好了,全省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就可以跃上一个大台阶。”省党代会、人代会都把整体提升县域发展水平摆上新的战略高度,这对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整体提升”战略,我们在认真理解中深入贯彻,在深入贯彻中加深理解。体会较深的有三层含义:一是,彰显了集约集聚发展的理念,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做好“转调创”文章。加速整体提升,能够充分发挥市级职能,弥补县级调控能力的不足,在更大范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约化发展,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二是,突出了城乡一体发展的导向,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扩内需、稳增长。县域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是统筹城乡、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加速整体提升,能够促使县域发展提速增效,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使广大农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强化了各县区竞相发展的压力,有利于激发基层干部的创业热情,增强县域内生动力。实施整体提升,标志着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从临沂来说,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既重要,又紧迫。第一,这是富民强市的迫切需要。2010年,中央党校在临沂举办全国革命老区跨越发展高层论坛,形成了两点广泛共识:革命老区不应该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应当科学发展、走向现代文明;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作出了巨大牺牲奉献,理应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县域经济上不去,民生保障就不可能上去;县域经济不突破,富民强市就难实现。第二,这是支撑全省发展的重大责任。大家知道,临沂市面积、人口均占全省的九分之一,人均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全省的60%和40%。如果临沂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省这两项指标将分别提高4.5个和7个百分点。临沂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就能呼应蓝色经济区,支撑鲁南经济带,助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第三,这是打造全国革命老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姜异康书记讲“临沂不仅是山东而且是全国革命老区的一张名片”;姜大明省长说“临沂一座新城拔地而起”。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团结实干,乘势而上,加快赶超,全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科学发展示范区。

    为此,去年以来,临沂市率先以市为单位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三年倍增计划”,对县域实行领导力量、管理权限、财政投入“三个倾斜”,强化产业定位、创新驱动、考核激励“三个导向”,推出一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全面打响了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的“新孟良崮战役”。今年7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张少军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大会上第一个作了典型介绍。我们正按照“六个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推动县域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整体提升,努力建设老区人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三级定位”整体打造主导产业

    媒体主持人:我省多数地方县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缺少链条长、规模大、效益高、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临沂是如何贯彻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

    张务锋:发展县域经济,产业是基础。我们立足临沂的产业特点,根据把经济工作重心转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上来的要求,按照“科学规划布局、实行多点支撑、打造产业高地”的思路,明确了市县乡“三级产业定位”。在市级层面,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千亿级主导产业的意见》,力争到2016年,机械、食品、冶金、化工、木业、医药六大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建成全国知名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研发基地、新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在县级层面,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培植县域主导产业的意见》,对接全市产业布局,每个县区集中发展3个左右支柱产业,打造一批新型产业集聚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和“转调赶超”先导区。在乡镇层面,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培植镇域主导产业的意见》,对全市157个乡镇街道,实行科学定位、分类指导,每个乡镇重点培植一两个特色产业。

    为将“三级产业定位”落到实处,增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出台了3个配套文件50余项政策措施。一是,实行“分线作战”强支持。组建六个产业推进工作小组,分别由一名市政府领导同志牵头,建立“一个主导产业、一名市政府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机制,确保目标如期实现。二是,建立“新兴园区”构平台。着力提高各类开发区发展水平,全市已有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均为国家级开发区。依托重点镇、中心镇,参照省级开发区标准,建设36处城镇新型工业园区,构建县域经济隆起带,吸引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三是,出台“飞地政策”促集聚。市里的12条“飞地经济”政策,明确各方责权、利益关系,引导项目跨县区、跨乡镇安置,鼓励各县区与发达地区共建飞地园区。目前,已有20多个项目跨县区安置,200多个项目跨乡镇到园区落户,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化了产业布局,促进了产业集群化、品牌集聚化和经营集约化。

    “对标赶超”培强骨干企业

    媒体主持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临沂市如何扶持企业,实现化危为机、“弯道超越”?

    张务锋: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政府是行政服务主体。面对严峻形势,需要政府同企业和衷共济、携手应对。为引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市政府在出台八个方面30条推动稳增长和“转调创”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培植骨干企业开展高点对标赶超活动的意见》,对照国内外同行业领军企业找准差距、实施赶超,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16.7亿元,增长18.6%,高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216家,同比增加454家,其中,过100亿元企业3家,10-50亿元企业46家,同比分别增加2家和5家,实现了工业经济逆势上扬。

    一是,强化投入抓技改。对处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新上工业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优先推荐省重点项目;对符合产业政策、投资过 5亿元、投产运营并通过验收的项目,新增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受益财政3年内给予一定补助。对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当年购置单台100万元以上、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市财政给予补助。2011年和2012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均增长35%以上;力争到2013年,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对落后装备全部改造一遍。

    二是,深化转调促创新。对新认定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以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承担的重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市财政给予扶持;使用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相关新产品销售收入当年或次年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由受益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对企业引进符合市里要求的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人才,给予科研经费资助;对新取得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优先推荐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力争三年内,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五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实现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

    三是,塑造品牌拓市场。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对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首次进入前5位的,或者已经进入前5位,当年进一步提升位次或市场占有率的,以及新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驰名、著名商标的,由受益财政给予补助。目前,临沂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9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86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其中21件商标进行了国际注册。同时,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开展优质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保护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和品牌发展之路。累计成立24个标准联盟,发布28项联盟标准,数量居全省首位;先后参与制定或修订国家标准49项、行业标准39项,全市主要工业品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8%。

    四是,精细管理增效益。鼓励企业围绕降耗增效推进管理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管理模式;对新获准上市企业,按市里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对“双50”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参加高层次培训班,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对年度“临沂市十佳企业”、“临沂市十佳企业家”、“临沂市十佳创新成长型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对全市纳税百强企业,每季度向社会公布,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力争到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达到150家,其中过百亿元企业30家、过50亿元企业60家;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一批大中型企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转型升级”实施重点项目

    媒体主持人:无论是产业振兴,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项目建设的支撑。您认为,面对“转调创”的繁重任务,如何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张务锋:今天的投资规模、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重大项目既是增长点,也是优化结构的新节点。为避免在科学跨越发展中,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我们注重把好项目关口,紧盯税源上项目、用好资源上项目、依托园区上项目,保持了项目数量、规模、质量同步提高的好势头。2011年以来,实施规模以上项目251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668个、过十亿元项目107个。2012年,市级重点项目门槛比上年提高了1倍,投资额扩大了1.3倍。

    一方面,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和财税链选项目。动态发布产业链条缺口环节目录,引导项目投资方向,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推行定向招商、产业招商,整体引进了李庄家电产业园、豪德诸暨工业园等项目。建立项目预审制度,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原则,积极引进地方税收贡献大、附加值高、关联性强的项目;坚决不要带血、带污、失衡和牺牲子孙后代资源基础的GDP。

    另一方面,健全协调推进、督导落实机制建项目。开展服务企业“四比四看”活动,引导各级各部门“比服务意识、看服务态度,比服务作风、看工作效率,比服务水平、看办事质量,比服务效能、看企业评价”,主动“把口袋里的生产力都掏出来”,为企业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建立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制度,确保大项目好项目快审、快批、快通过;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加强时间节点控制,督导项目早开工、早见效。目前,各县区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已超过90%,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明显增强。

    “放大优势”培植四大增长点

    媒体主持人:临沂市提出“多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务锋:临沂市商贸物流发达、矿产资源丰富、临港产业方兴未艾、民营经济活跃,发展空间广阔。我们发挥自身优势,抓住难得机遇,重点培植四个方面的增长点。

    第一,借力“商城国际化”,培植新兴服务业增长点。按照国际化标准,加快改造提升临沂商贸城。正在建设的环球商品交易中心、中欧商贸物流园等6个投资过10亿元项目,将成为商城国际化的新平台;陆路口岸、国际会展中心和一批国外商品分拨中心,将成为商城国际化的新通道。同时,依托临沂商城,发展地产品加工园区22个,力争“十二五”期间达到50个以上,地产品加工率由35%提高到60%以上。

    第二,加速“四方聚集”,培植矿业经济增长点。去年以来,临沂市集中优势矿山资源,加快与核心技术、市场需求和战略合作者、产业链条“四方聚集”。引进中钢、中玻、山东能源等12家央企和省属大企业,实施了23个深加工项目,促进了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十二五”期间,力争将铁矿石、石英砂两大矿种的深加工,分别打造成“千亿级”产业。

    第三,力促“对接高端”,培植临港经济增长点。树立“不靠海、向海靠”理念,积极实施“东接南融”战略,大力承接大进大出、高端高效产业转移,着力打造海洋产业联动示范基地。围绕建设冶金复合材料、绿色化工两大“千亿级”产业和一个“五百亿级”国际物流园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和近海临港的莒南、临沭等县,实施了40多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临港经济产业带加速隆起。

    第四,激活“社会投资”,培植民营经济增长点。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和特色产业提升“四项行动计划”,扶持一批科技型、服务型、协作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努力形成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群。重点民营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同等待遇,支持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着力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

    “重点突破”做强镇域支撑县域

     媒体主持人:做强镇域支撑县域,是临沂市县域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经验。您认为镇域经济在县域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张务锋:新型工业化创造供给,新型城镇化创造需求。城镇虽小,容量很大;联接城乡,作用重要。如果用三至五年时间,我市有2个小城镇财政收入过10亿元,10个过2亿元,30个过1亿元,多数过5000万元,全市镇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将超过15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现在的临沂。去年以来,我们以重点镇为龙头,以“为民建镇”为宗旨,以“产业强镇”和“功能兴镇”为两翼,加快“镇园合一”、“产城融合”,打造新的县域增长极。

    为此,实行全域谋划,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全域临沂、整体推进”的理念,对全市157个乡镇(街道),进行分类指导、优化布局,推动27个综合发展类、42个优先发展类、21个鼓励发展类、67个一般乡镇(街道)差异化发展。对每个乡镇街道,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逐一明确特色产业定位,集中培植“一个特色集群、一批龙头企业、一个区域品牌”。“中国罐头第一镇”平邑县地方镇、“中国磨具第一镇”莒南县大店镇、“中国制砖机第一镇”沂南县大庄镇等一批专业镇,主导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0%。

    同时,实施重点突破,着力打造县域副中心。对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坚持高点定位、分步实施,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兴小城市,带动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农村“四点对接”。一是,按照小城市定位,进行扩权强镇。坚持“彻底放、放彻底”原则,向重点镇下放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小城市的管理架构初具其型。从2011年起,连续三年,每年给予每个市级重点镇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累计可达3.6亿元。二是,按照小城市需要,进行区划调整。为拓展重点镇发展空间,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实施乡镇区划调整。重点镇镇域面积扩大526平方公里,总人口增加30万人,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三是,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以“省内一流、全国知名”为目标,修编城镇发展规划,融合自然环境、历史底蕴、文化背景、产业发展,打造独特的城镇风貌和建筑风格。今年以来,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1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新增就业人口1万余人。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前三季度,全市镇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县域平均增幅16.9个和9个百分点,对县域增收的贡献率达到6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亿元乡镇街道达到19个,已比去年全年增加13个。其中,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1.9%;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7亿元,新增硬化道路5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6万平方米、天然气管网55公里、污水处理管网15公里;新上工业项目177个,完成投资84亿元;引进项目146个,合同利用外资767亿元,到位资金89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年倍增”阶段成效初显

    媒体主持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临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么体会?

    张务锋:我想用几组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2011年,临沂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列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增幅,分别居全省第5、第1和第4位;国税、地税收入增幅分列全省第5位和第1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50.6亿元,同比增长17.6%,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市县级地税收入增长28.9%,增幅居全省第1位;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5.5%,高于全省8.6个百分点。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额增幅分别高于全省7.4个、2个、0.5个和11.4个百分点,分列全省第4位、第6、第3和第5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通过近两年实践,我们体会到,县域强则市域强、县域富则群众富。相对欠发达地区,只要抢抓机遇、创新实干,经过三五年努力,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科学跨越发展之路!


来源: 编辑: